18 兆欧超纯水的制备是 “逐级净化” 的过程,需结合多种分离技术,典型流程如下:
- 预处理阶段:去除原水中的大颗粒杂质、胶体、余氯等,保护后续核心设备(如反渗透膜)。
- 步骤:原水箱→石英砂过滤(除泥沙、悬浮物)→活性炭过滤(除余氯、有机物)→保安过滤(精密过滤,拦截≥5μm 颗粒)。
- 初级脱盐阶段:去除 90% 以上的离子、有机物,是 “降本增效” 的关键。
- 核心技术:反渗透(RO) —— 利用半透膜压差,截留水中的盐离子、大分子有机物,产出 “反渗透水”(电阻率约 1-10 兆欧・厘米)。
- 深度除盐阶段:进一步去除残留离子,实现 18 兆欧纯度。
- 核心技术:离子交换树脂 或 连续电去离子(EDI):
- 离子交换树脂:通过阳、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残留离子,需定期再生(环保性较弱);
- EDI:结合离子交换与电解技术,无需化学再生,更环保、自动化程度高,是当前主流。
- 终端纯化阶段:去除微量有机物、微生物,保障水质稳定。
- 步骤:紫外线杀菌(除微生物)→终端超滤 / 微滤(拦截微小颗粒)→超纯水箱储存。